师大新闻网讯 近日,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举办了“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系列讲座,着力推进AI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汉语语言研究的融合,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高效建设。
北京语言大学吴应辉教授作《国际中文教育数智化发展动态与方向》专题讲座,从国际中文教育数智化的发展背景、技术应用现状、创新方向、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下新兴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浙江师范大学王辉教授作《人工智能赋予国际中文教育的机遇、挑战和应对》专题讲座,认为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为多模态融合、具身智能发展和智能体普及,可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的智能化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教师角色转变等,倡导大家一方面拥抱AI技术,另一方面在与AI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人的主体性,守护教育的温度和人类文明的基座。英国巴斯大学教育系张晓兰教授作《数智化背景下的语言政策:理论、概念与研究方法》专题讲座,就AI大模型背景下语言政策研究的变化、双语家庭的语言学习、留学生母语的语言政策等问题与学院师生展开交流,引导大家进一步认识了数智化背景下语言政策的发展变化及研究方法。